新聞動態

NEWS AND TRENDS

详细内容

化妝鏡的歷史沿革

      鏡子主要指造型精致、便于攜帶的小鏡子。另外也指化妝用的臺式鏡,也稱梳妝鏡;瘖y鏡和鏡子的主要區別在于,化妝鏡都帶有一面不同比例的放大面。這樣便于化妝者看清所照部分的細微之處。鏡子是一種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線能力的物品。最常見的鏡子是平面鏡,常被人們利用來整理儀容。具有有規則反射性能的表面拋光金屬器件和鍍金屬反射膜的玻璃或金屬制品。鏡子分平面鏡和曲面鏡兩類。曲面鏡又有凹面鏡、凸面鏡之分。主要用作衣妝鏡、家具配件以及太陽灶、車燈與探照燈的反射鏡、反射望遠鏡、汽車后視鏡等。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制成鏡子。,埃及已有用于化妝的銅鏡。公元 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便攜小鏡。12世紀末至13世紀

        鏡子初,出現以銀片或鐵片為背面的玻璃鏡。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為制鏡中心,所產鏡子因質量高而負有盛名。16世紀發明了圓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時發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金屬鏡逐漸減少。17世紀下半葉,法國發明用澆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質量的大玻璃鏡。鏡子及其邊框日益成為室內裝飾。18世紀末制出大穿衣鏡并且用于家具上。錫汞齊法雖然對人體有害,但一直延續應用到19世紀。1835年,德國化學家J。von萊比格發明化學鍍銀法,使玻璃鏡的應用更加普及。中國在公元前2000年已有銅鏡。但古代多以水照影,稱盛水的銅器為鑒。漢代始改稱鑒為鏡。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并有全身鏡。最初銅鏡較薄,圓形帶凸緣,背面有飾紋或銘文,背中央有半圓形鈕,用以安放鏡子,無柄,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明代傳入玻璃鏡。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鏡逐漸普及。日本及朝鮮最初由中國傳入銅鏡。日本在明治維新時玻璃鏡開治普及。


聯系熱線:13164498877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金州大道66號1幢3-20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遙陽科技 | 管理登录
返回頂部 seo seo
青青视频免费观看免费,伊人大蕉蕉视频,伊人大蕉香中文字幕护士,伊人网在线看,国产视频精品视频免费